2022年12月31日,深圳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2022年度總結與學術交流會在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召開。團隊師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年度總結會,并邀請謝和平院士四川大學團隊、中科院武漢巖土所楊春和院士課題組、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(yè)大學侯正猛教授課題組、中國礦業(yè)大學高峰教授課題組、中國礦業(yè)大學(北京)周宏偉教授課題組和鞠楊教授課題組參加了本次會議。
首先,謝和平院士發(fā)表開幕致辭,他強調2022年是很特殊的年份,是我們團隊到深圳學術再創(chuàng)業(yè)第五個年頭,團隊在高水平論文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科研獎勵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,特別是取得了4項標志性成果,即深地“五保取芯”國家基金委大科學儀器項目順利通過中期驗收、世界首套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、零碳排放固體煤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、破解海水直接制氫半世紀難題。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是團隊一起努力和其他團隊支持參與的結果,他對團隊成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,并鼓勵團隊內部之間要進一步加強互動交流合作。隨后,李存寶老師報告了團隊年度進展和成果(見附件)。黃少鵬教授與劉一飛博士分別作了“全球氣候變化與月球對地輻射能量變化探測”、“深空物質巖土顆粒相互作用力學研究”的學術報告。楊春和院士、侯正猛教授、鞠楊教授、高峰教授、周宏偉教授等與會嘉賓做了精彩點評,其他老師同學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。最后,謝和平院士做了總結講話。他指出團隊2022年的成果值得總結和驕傲,這也是團隊全體共同努力的結果,并指出我們研究團隊要繼續(xù)為每位師生搭建起研究探索的高端平臺、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潛力發(fā)揮的環(huán)境條件、探索前沿奧秘的先進手段,即研究方向要確保前沿性、學術探索要確保前瞻性、測試手段要確保先進性、科技攻關要確保突破性。最后,他對團隊成員提出了“珍惜團隊、選準方向、只爭朝夕”的要求。珍惜團隊即要融入團隊、維護團隊、把團隊當作自己的家,主動參與團隊建設各項事務;選準方向即選定一個具有挑戰(zhàn)性、競爭性的長遠探索研究方向,為自己的人生做好長遠規(guī)劃;只爭朝夕即刻苦勤奮努力、“三步并作兩步,只爭朝夕”的精神,用奮斗去迎來自己光明的前程。他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加輝煌的成果,并祝團隊全體師生員工新年快樂!
深圳大學深地科學與綠色能源研究院于2018年3月由謝和平院士擔任團隊帶頭人組建,致力于深地科學與低碳綠色能源等領域創(chuàng)新研究探索,研究方向包括深地科學與原位巖石力學、深地深海深空保真取芯與探礦理論與技術、工程擾動巖石動力學、海水制氫原理與技術、中低溫地熱發(fā)電理論與技術、低碳與CCUS技術等。團隊現(xiàn)有7位院士(含兼職),5位國家級人才,由11位教授和助理教授、6位專職研究人員、23位博士后和94位研究生組成,是一支具有多學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團隊。
2022年研究院共發(fā)表論文74篇,其中Nature正刊1篇,Nature Energy 1篇,申請/授權專利36件,出版專著1本,牽頭組織國際SCI學報???/span>1期、國內EI學報???/span>1期。獲批科研項目22項,其中基金委區(qū)域聯(lián)合重點項目1項、國家重點研發(fā)計劃課題3項。獲批國家杰青1人、海外優(yōu)青1人、青托1人。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。團隊牽頭創(chuàng)辦的國際期刊--Energy Reviews正式發(fā)行,創(chuàng)辦的國際論壇--至達論壇成功舉行。2022年團隊共取得了4項標志性成果,包括:深地“五保取芯”國家基金委大科學儀器項目順利通過中期驗收、世界首套我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深海保溫保壓取樣海試成功、零碳排放固體煤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(Nature Energy發(fā)表,IF=67.439)、破解海水直接制氫半世紀難題(Nature正刊發(fā)表)。
來源:蔻峰論壇